11月28日,由中國亞太學會東北亞研究會主辦、吉林大學行政學院承辦的中國亞太學會東北亞研究會2020年年會暨“后疫情時代東北亞區域合作的現狀及前景”研討會在吉林大學舉行。胡浩然應邀參加了本屆年會,并且做了發言。
2020年的新冠疫情激化了全球既有矛盾,不僅對全球化的進程形成了阻礙作用,也對區域合作造成了沖擊。東北亞區域是亞洲和西太平洋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,具有巨大的投資和消費潛力。在全球政治經濟遭受了嚴重沖擊的后疫情背景下,東北亞區域合作的現狀如何?東北亞區域合作的未來將往何處去?在年會上不同領域的學者對這些議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交流。
胡浩然在本屆年會作了題為《制度型經濟開放對東北亞經濟發展的潛在機遇——從RCEP簽訂的啟示》的發言。胡浩然認為,從美國特朗普上臺以來,世界經貿的風氣驟變,開放的國際貿易秩序受到挑戰,逆全球化浪潮風起云涌。但是,隨著2020年美國大選基本落幕,特朗普很可能將不再連任,從意識形態層面看,特朗普下臺給世界經貿帶來了信心。2020年11月15日,東盟10國和中國、日本、韓國、澳大利亞、新西蘭共15個亞太國家正式簽署了《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》(RCEP)。中、日、韓應當以此為契機,克服困難和立場矛盾,加快推動簽訂《中日韓自貿協定》(FTA)。山東省和東北地區應當好好利用地緣關系,充分利用已有的國際貿易和投資協定,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,積極引進日、韓優質企業,同時開拓潛在的出口市場。
本次會議期間,中國亞太學會東北亞研究會會長楊魯慧教授進行了開幕式致辭。
文/徐蓓蓓

